close

20220622_143646_0000.png
大家身邊一定都有一位明明吃很少,但看起來很滋潤的朋友
吃的少一點,甚至直接不吃,或多或少都能讓體重少上個幾倆重

即使今天起追加了健身房的操練,但情況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

體重的增減,似乎無法用簡單的算術推論,但也不是全然無解,這要從“代謝補償”說起



🎯熱量赤字
當我們能量需求大過進食所能攝取的,慢慢就能看出脂肪的儲量變的比以往少,而這個能量差叫做“熱量赤字”

熱量的消耗組成:
🔸基礎代謝(BMR,Basal Metabolic Rate)
大約佔了人體熱量代謝約60%
🔸運動產熱(TEA,Thermic Effect of Activity)
約5%
🔸攝食產熱(TEF,thermic effect of food)
約10%
🔸非運動活動產熱(NEAT,non-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)
約15%
20220623_001747.png

🎯代謝補償Metabolic Adaptation

一項研究中發現,節食大約一週的時間即可發現代謝比原本狀態少了許多,在眾多受試者的平均值發現,每日減少最多可達178卡(大約慢跑20分鐘的消耗量)(Sascha Heinitz,2020,PMC)


20220623_001823.png
節食初期,只需要減低原先攝取的熱量,就能輕易看到體重的改變,但節食對身體來說,是潛在危機,大腦不會任由你將寶貴的生命資源耗盡,會透過一切手段排除你生存的危機,調節熱量支出就是其中一個

這如同不同收入下對消費的態度,如果月領15萬,餐餐便當加雞腿,吃龍蝦沾魚子醬,能夠支出闊手又俐落。
但假使月領只有1.5萬,可能過年才能吃雞腿,衛生紙洗過要曬乾再利用,支出肯定綁手綁腳,能少則少。


上述情況都來自於大腦的風險管理,單純的節食減重,很容易將自己逼近死胡同,但不見得能夠達成預期的體態目標,對身體而言,長得好看不比長的滋潤更適合生存
20220623_001852.png
🎯沉沒成本
🔸代謝損害
長期熱量不足,身體會開始東牆補西牆,對大腦來說,肌肉並不是在能量匱乏時的必需品,必須當柴燒,身體質量下降,間接造成新陳代謝被拉低

長期來看,燃燒脂肪的工具減少了,則很難期待脂肪能持續減少,日後的重建也會是一件大工程
20170106091037647.jpg
🔸肥胖反噬
從進化的角度來看,當身體長期經歷饑荒,可能會為下次的饑荒做好準備,再下次進食的時候,盡可能提取更多熱量,做好準備,度過下一次的飢餓

著名的“明尼蘇達飢餓實驗”中,受試者在經歷瘋狂的飢餓實驗後,食量和脂肪都比原先的狀態高出許多,甚至心理狀態也發生不小的問題。

20170622-030011_U7300_M292883_04ec.jpg


🎯如何洞察代謝補償的發生?
🔸定時追蹤體重動態
當減重一段時間,下降的體重開始停滯,,可能就是代謝恢復到平衡狀態,定期追蹤體重,能在第一時間察覺,並重新調整飲食策略
19159_0_600.png

🔸監測活動量
代謝補償的發生,會影響你的有意識活動,如運動或者工作,你可能感覺狀態不如從前,或者較易疲勞;也可能是無意識的,如睡眠時間或者起身去倒水的次數

但感覺相當主觀,比較不易察覺,使用穿戴裝置會是一個好選擇,幫助監測現階段的活動量與減重前的差異,適時調整、重製代謝

代謝補償也會因節食時長,及熱量營養供給程度,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症狀,如
Garmin-Fenix7-Steps-Details-2-720x480.jpg
停經或經期亂
• 性慾低靡
• 消化慢覺得容易飽
• 睡不好
• 掉髮


以上症狀都有可能跟代謝補償有關聯,能夠在減重期間,作為判斷補償是否發生的徵兆


🎯如何預防代謝補償的發生?
🔸透過運動產生赤字
減重初期,會建議先不更動飲食(除非真的吃的很猛烈),把焦點放在運動上,只增加活動量一樣會產生熱量赤字,但與單純節食不同的是

運動的價值不僅是過程中消耗的熱量,隨著訓練的累積,身體素質也會跟著成長,擁有較高肌肉質量以及更好體能,能提升在一次運動中的熱量產出,非運動狀態下也能有更多的熱量消耗。
20220623_004611.png

🔸追加熱量攝入,投資身體產生長期效應
增加熱量攝取,其實是減重計畫的一部分

代謝補償是雙向的,和我們的消費習慣雷同,當熱量不足時,身體傾向減少支出,而熱量過剩,身體也會全力運轉(TEF)

當然不是鼓勵無度的攝入熱量,能夠顧及營養均衡的先決條件下,漸進的追加熱量

擴大能量攝入及支出的渠道,這個過程中,會持續在能量失衡-平衡-在失衡的關係中循環,延長了產生熱量赤字的總時長
減少荷爾蒙的負面影響
20220623_004644.png
🔸節食休息(Diet Break)
✔️節食循環週期
節食跟訓練都應該要有喘息的空間,節食期間當體重停滯,稍微允許自己多攝入熱量, 實際上是為了重置新陳代謝,為下個階段的減脂做準備

間歇性的增加熱量攝入,一方面能夠讓代謝重製,一方面能夠讓心理壓力得到釋放,看似與減重原理相悖,但實際上更貼近身體真正的運作機制
20220623_004705.png



結論
減重最終的目標多半是獲得“好看”的外貌,主流審美傾向較低體脂肪,及清晰的肌肉線條,一定程度上也是“健康”的展現

採取較為健康的方式,也才能往原先預期的“好看”發展,
更能減少減重過程中所帶來的苦難

熱量的消長並非營養學的全部,僅僅是對於體態變化的局部討論,更重要的是能顧及各項營養條件,在健康的狀態下,慢慢使身材漸入佳境,身體會感謝你。
20220623_004736.png

FB  IG


#減重 #減脂 #健身 #教練 #增肌 #營養 #肌力訓練 #雕塑 #教練培訓 #核心 #線條







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w90007 的頭像
    dw90007

    健身老頑童

    dw90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